分类导航
篮球
潮流
跑步
数码
理容
返回顶部

首页 >识物 >文章 >独家评测 Adapt BB : 终于,我们将「未来」踩在了脚下

欲望清单 独家评测 Adapt BB : 终于,我们将「未来」踩在了脚下

    2019-01-24 20:10:59
    14 0


这段时间,相信大家的朋友圈都曾被一双特殊的鞋款刷了屏,这双被冠以智能篮球鞋的Nike  Adapt BB,一经推出几乎引爆了整个朋友圈。从Nike Air Mag到Nike HyperAdapt  1.0,作为自动系带家族的第三名成员,其篮球鞋的身份着实让人意想不到,但也却在情理之中。在充斥未来感的鞋面设计之外,作为一双篮球鞋它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实战性能的检验。Nike在纽约举行的媒体发布会中,有着试穿体验的环节,下面就由我们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这双来自「未来」球鞋的穿着感受吧!

自动系带给予

更多的包裹选择



这双全新的Nike  Adapt  BB最大的亮点便在于其由FitAdapt科技支持的自动鞋带系统。品牌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让运动员能够调节鞋子在不同时刻所需的不同贴合度,从而保证场上场下的无缝切换。通过手机上的Nike  Adapt应用程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定代替传统鞋带的缆线以及锁扣的松紧程度,以达到最舒服的足部包裹状态。

       相较于传统的由缆线构成的鞋带系统,这双Nike Adapt  BB在操作上更加便利,同时精度更高。没有固定的档位设定,给予了更多的可变空间,我们到达前方体验的两位同事的脚型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在简单的调试后整个鞋款与双脚达成了极高的贴合度,并提供了出色的包裹性。这也得益于该鞋款缆线的模块化设计,多个小模块组合成的整个系统可以根据你的脚型进行专属的个性化定制。

外层鞋面采用了高强度Flyknit打造,加固设计的加入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与内靴部分的QuadFit网面材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足部包裹系统。在我们跑跳以及进行前踏的过程中,并不会感觉到对脚面的压迫,编织材质与网眼材质的搭配有着出色的舒适度,完全无需担心自动系带系统带来的压迫感。因此,在尺码的选择上,如果你的脚型属于标准的类型,按照正常尺码购买即可,如果你对这方面有着一丝担忧,可以偏大半码购买,自动系带系统的使用也无需担心因尺码不合带来的不跟脚现象。

水准之上的支撑性能

Nike  Adapt  BB作为一双采用超低帮设计的鞋款,从设计语言上我们可以看到品牌的诉求,给予脚踝更大的活动空间从而保证足部的灵活性一直是后卫鞋款标志性的设计方向。后跟处的TPU材质与后跟的填充物可以很好的包裹住我们的脚踝。我们可以看到该鞋款的TPU位置是相对靠下的,更加侧重于对后跟或者跟腱的保护。

        我们在评测栏目中始终在强调的是,如果你真的十分看重脚踝的保护性,并更倾心于低帮鞋款,那么一副护踝的效果则是更为直观的。该鞋款在实战的表现中也完全能满足我们日常的保护性需求。

再说到足中的支撑效果,整个系统的控制模块正是处于这个位置。这里你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鞋底的芯片会不会很容易折断?」这里的答案是否定的。该鞋款在中底处嵌入了一个灰色的TPU材质,将芯片收纳在这个单元内,TPU材质不俗的硬度完全化解了人们的顾虑。我们进行大幅度变向或是制动动作时,能感觉到中足TPU单元的韧性,抗扭性能绝对是普通水准之上的。

        另一个让人担忧的地方是,这样一个系统模块的加入会不会让足部出现异物感,这一点也是完全不需要考虑的。早在数年前主打的Nike+芯片便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更不用说诞生于2019年的这双全新鞋款了。

略显保守的大底设计

每当品牌将自己全新的科技投入到一个新的产品线中,在这样类似于拓荒的尝试中,选择更加保守的战略则是更加保险的。Cushlon泡棉材质的中底已经许久没有出现在主流篮球鞋款之上,上一双搭载该材质的主流鞋款要追随到2012年上市的Nike  Zoom Kobe 7  System中。从我们实际的穿着中,Cushlon的脚感是十分不错的,比传统的Phylon材质更加柔软,在落地时双脚也能感觉到泡棉带来的反馈,Nike对于密度的调试,让其不输于主流的缓震科技,整个脚感的感觉更像是使用「Play  Strong」系统的Nike Zoom Kobe 7 System。

       但这种形态较为单一的泡棉中底也有着自己的老毛病,那便是耐用性,长时间穿着后,泡棉弹性下降必然会带来脚感的缺失。对Nike Adapt  BB这样一双革命性鞋款来说,搭载怎样的新科技都不足为过,但Nike偏偏选择了Cushlon,如果它确实是一个新产品线的开端,选择一个成熟的中底科技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也是笔者为什么用保守来形容此次的革命之旅。


外底的纹路方面,我们体验的场馆是极为优质的室内场地,半透明的水晶外底以及弧形与直线结合的纹路给予了颇为出色的抓地体验,横向的纹路在我们直线加速时能带来不错的制动效果,圆环状的前后掌设计也更加利于发力。

Nike  Adapt BB

描绘了怎样的「未来」

『球鞋科技的未来』


围绕着Nike  Adapt BB最多的讨论便是鞋面的自动系带系统,这个曾经被人们视作科幻电影元素的创意,真正得到了实现并用到了篮球鞋款之上。相较于前作Nike HyperAdapt  1.0,该鞋款在人机交互上可谓达到了新的高度,智能化模块的加入让自动系带本身更上一层楼。前作在穿脱上更多的还需要人为的进行调节适配,需要将鞋带系至最紧,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放松鞋带,但Nike  Adapt BB将这些繁琐的内容全部交给了一台手机,让它更像身体的一部分。

       不可否认的是,各个品牌对于篮球鞋款中底缓震科技的研发已然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而从根本上改变用户体验则成为了Nike做出的选择。从Nike  Adapt BB展现出的革新上,人们的目光不再单一的聚焦在中底的材质上,鞋面以及鞋带系统不断进步,也或将成为球鞋科技的新趋势。

『科技本身的未来』

这里我们有一个不得不强调的地方,那便是这双Nike Adapt  BB的售价仅为350美元,相较于上一代720美元的售价,其完成了超过一半的价格降幅。这样的现象表明,自动系带系统已经日渐成熟,同时从成本的控制上也做出了突破,这也就使得量产成为了现实,或者已经成为了一个近在咫尺的事情。能让人们用更低的价格体验未来的感觉,也使得更多人有了接触最新科技的机会,与此同时,辅以出色的用户体验,会为这一以科技带来极强的用户粘性。

        再从载体的角度来看,从跑鞋到篮球鞋,自动系带科技所涉猎的领域也正在往更广的范围迈进,我们不妨去猜测一下,下一个搭载该科技的将会是哪一个品类的鞋款,训练?足球?亦或是网球,Nike  Adapt BB的出现也给予了自动系带科技本身更多的可能性。

『签名鞋款的未来』

球星的签名鞋款无疑是一个品牌在一个产品线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随着新生代的崛起,NBA之中涌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从本次Nike  Adapt  BB选择的代言人之中,我们便能发现,并没有凯里·欧文、勒布朗·詹姆斯这样已经名声大噪并拥有自己签名鞋款的球员出现。被选中则是诸如塔图姆、东契奇、福克斯这样的「菜鸟」,我们又是不是可以将这一行为看做Nike在钦点新的接班人。

       就笔者看来,自动系带科技出现在当下签名系列鞋款中的几率并不很高,但也不排除这一可能性的存在。或许,品牌更多的是想将Nike  Adapt  BB作为一个单一独立的产品线来打造,以此建立高端团队鞋款矩阵,甚至于成为新生一代球员的签名鞋款。如若笔者的猜测是正确的,那届时鞋款的定价也会进一步下调,那么我们曾经口中期待的「未来」也就真正变成了现实。

其实看到这里,Nike  Adapt  BB在球场上的表现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诚然它的性能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的穿着需求,但其能给予的穿着体验就现在看来是无人能出其右的。而值得强调的是,只有当我们能触及到未来的时候,人们才会去更多的关注它的实用性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就是证明Nike  Adapt BB成功的最好证据。

       你对Nike Adapt  BB有着怎样的看法?你认为关于它的未来又会怎样发展?哪名球员或者哪个领域将成为下一个未来体验者,不妨在评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本文来源:SIZE 潮生活

SIZE 潮生活

欲望清单 独家评测 Adapt BB : 终于,我们将「未来」踩在了脚下

14 0
SIZE 潮生活
TA的文章

看脸时代,脚感还是不是王道?

我们现在走在大街上看到的最多的鞋子是什么?是五花八门的 AJ1随着网络时代的发达,信息的不断普及,我们不得不承认:跟风文化正在成为主流。在这样一个看脸的时代,我们往往会把球鞋的颜值放在首位包括这段时间比较火热的乔四乔六都是这个道理甚至是去年的air max 97。

履程 | 星星点灯,照亮国际大道!

NBA西部半决赛,火勇大战G6正式开打勇士队当家球星Stephen Curry上半场0分3次犯规,坐在板凳席上低头懊恼。小编以为这场比赛火箭将趁此奋起直追,将系列赛拖到第7场,如果在当时你和小编的想法一样, 那么恭喜你获取“Too young,too naive”成就。下半场Curry突然暴走,狂砍33分,击碎了航天城的美梦!第四节单节23分的表现,更可比肩篮球之神!

履程 | 总冠军总是来来去去,球场偶像是铁打不变的!

从90年代开始,体育已经逐渐与潮流开始结合。体育偶像不再仅仅停留在自己的领域当中,想想如今的勒布朗,威少爷,哪个不是时尚界的宠儿。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时尚品牌将视线聚焦于体育明星,也与体育品牌跨界合作。

Chris的鞋柜 | 生为顽石,爱上顽石

作大西布的第一双签名鞋—Jordan Why Not Zer0.1的前身, Jordan Fly Next是它早期被大家提起时的名字,当然,期间还有过名为Jordan Flight Next的Sample出现,当然它的结构也是与Fly Next有所不同的,而Why Not Zer0.1则就是后话了。在2017年9月威斯布鲁克与Jordan Brand续约10年之后,这双鞋的名字依旧没有确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