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识物 >文章 >带“黑科技”的Sneaker,岂止是Nike Adapt BB一款?
“当你在人海徜徉,科技随时易变。你必须去适应。”
说这句话的Marc Andreessen(马克·安德森),是美国著名的企业家,风险投资人和软件工程师。马克还是包括“网景”(Netscape),Andreessen Horowitz,和惠普旗下的Opsware等多家著名企业的联合创始人。可以说在现代科学技术等范畴,马克是非常有发言权的资深人士。
在这句话的英文原句中,你会发现一个熟悉的词——Adapt,没错,就和不久前Nike重磅推出的第一款自动系带篮球鞋Nike Adapt BB中的那个“Adapt”一样。这或许是巧合,但促成这种巧合的,又何尝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连带关系?
Adapt,适应。适应是有效解决问题的秘诀之一。而适应这个转瞬即变的世界,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人类得出的结论是:科技。
科技使人进步,科技带来便利,科技让沟通变得如此简单。而与此同时,科技也在消磨着一些东西,让“距离”成为了一种辩证的概念。我们在酣畅地享受着科技的馈赠时,也在悄然失去一些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
尽管是这样,人类和科技之间的羁绊纠葛,也必须继续下去。而原因就在马克·安德森的那句箴言,和Nike新篮球鞋的鞋名里——Adapt,对于世界,我们可以有自己的主张,可以在思想上不予接受,但,我们必须适应。
科技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从来就是一条不曾中断的链条。而说到其中最能引起Sneakerhead们侧目的,便是球鞋和电子科技和数码应用的融合了。几天前,Nike Adapt BB的诞生,让这些被赋予“未来之光”和“奔腾之芯”的鞋款,再一次唤醒了Sneakerhead们心中对于科技元素的企盼和渴望。
但其实,在此之前的各个时期,球鞋领域对于高科技元素的好奇心和开拓意识,也从来都不曾衰退过。而关于此,我们要做的不外乎三件事——查漏补缺、分门别类,细说从头……于是经过一番臻选,我们列出了对应下面10项堪称“黑科技”Sneaker之最的鞋子:
I. 最资深的 “黑科技”Sneaker
adidas Micropacer
Micropacer诞生于1984年,是由adidas设计研发的骨灰级“黑科技”跑鞋。在这双貌不惊人的鞋子上,最先凝聚了人们将“计算器技术”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意愿和努力。
皮革材质鞋面和内衬,中底EVA,耐磨橡胶外底……还有这款跑鞋最核心的技术体现——镶嵌在左脚鞋盖中的微型计步器,和小型集成液晶显示屏。
另外,极具“时代特色”的扁圆形按键,和与鞋身色调浑然一体的银色鞋盖,也代表了上世纪80年代对于高科技产品的印象与整体审美趋势。
鞋名中的”Micro”,代表的即微处理芯片;而”Pacer”一词则概括了它最典型的功能性卖点——即实时跟踪、测定和显示穿着者的跑动距离。尽管从实用性上讲,单单凭借“计步”功能,adidas Micropacer和后来那些花样频出的“黑科技”鞋款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但作为一类鞋款的源头,已经拥有30余年历史的Micropacer,还是成为了adidas的珍贵遗产。
从Micropacer诞生至今,adidas推出的复刻版本不胜枚举。不仅如此,无论是在adidas NMD R1,还是在2015年推出的“传承性质”新作——adidas Futurepacer Boost上,我们都能看到Micropacer的遗风和血脉。
II. 最复古的 “黑科技”Sneaker
Puma RS Computer Shoe
计步跑鞋Micropacer推出两年之后,adidas的“宿敌”品牌Puma也按捺不住了。“美洲豹”以最迅捷的手法将老对手提出的理念进一步延伸。风靡一时的“世界首款计算机跑鞋”Puma RS Computer Shoe应运而生。
这双Puma献上的足下“黑科技”,无论从功能、设计、开创性,还是噱头上看,都进一步刷新了人们对“电子跑鞋”的固有认识。Puma RS Computer Shoe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在它身上,“计算机化”再也不只是一种笼统的称谓,而是真真切切地将鞋款和计算机链接在了一起。
通过导线将跑鞋后端的数据处理模块中的信息,以当时最先进的台式计算机作为显示终端。这样的待遇即使在数码技术风行的今天,也得说是相当新颖的卖点。另外,Puma RS Computer Shoe的外观设计,也足够新潮。
其实,即便没有“计算机属性”,这双跑鞋在Puma整个的同类产品谱系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同时期如出一辙的常规跑鞋RS-100,和随后不久推出的RS-350等款式Puma跑鞋,以至多年后的新品——联名世界里的宠儿RS-0等鞋款,都是基于前者的Running System而改良创造的。
更何况,从兼容性上来看,Puma RS Computer Shoe当时可以连接的计算机种类就有三种——包括老式苹果,IBM推出的早期个人电脑,和Commodore 64型家用电脑。和鞋款配套的还有专门的开发的“特殊软件”,使用者可以通过软盘启动鞋款内置的数据系统,在家庭电脑上看到穿着鞋款运动时的对应数据。当然,只是由8位图像组成的简单统计图表而已。
面对这样的“划时代”经典,Puma也非常了解让RS Computer Shoe以及Running System,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是多么的重要。于是,和adidas对待Micropacer的态度一样,Puma对RS Computer Shoe也有着许多承接历史的演绎。
2007年,Puma限量发售了1000双RS-100 Digital跑鞋。有意思的是,这款鞋鞋面暗纹处的仿“电子元件”图案,致敬的正是20年前的鼻祖级“电子鞋”RS Computer Shoe。
后来,也许复刻RS-100和RS-350这样的常规及衍生版跑鞋,和在特殊版本上玩儿花活,已经满足不了品牌那颗致敬经典的心了。于是,Puma所幸以“原版升级”的方式,将RS Computer Shoe——自己这段“黑科技历史”进行了原汁原味的重塑。
去年年底,Puma限量发行了新版RS Computer Shoe,尽管价格高达650美元,但在忠实1986年版本外形设计的同时,全面更新和升级了鞋款的数据功能及媒介,这一点还是赢得了不小的关注度。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纪念元年版本RS Computer Shoe的诞生时间:1986年,这次的新RS Computer Shoe,还专门推出了86套带编号的特殊版本。
当80年代的标准16针端子插头,被USB线取代;而显示终端也从笨重的台式电脑,变成了和人们形影不离的智能手机;蓝牙传输方式,以及诸如测定运动消耗卡路里等新功能……这些都让RS Computer Shoe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它,一种用当代理念致敬过去的即视感会油然而生。这是“旧瓶装新酒”的巧妙思维,也是Puma对自己品牌文化的独特承袭方式。
III. 最耀眼的 “黑科技”Sneaker
L.A. Gear Lights
&
Jezign Night Eagle
和惯于理性思维的德国人相比,美国人对于科技的态度和好恶一直都独树一帜。由于国家性格和民族的多元化,以及很多方面都“敢为天下先”的高调属性,美国人眼中科技应该带来的,或许不单单是便捷和实用,还要由表及里透着“炫技派”的精神,要创意满满,以至于炫丽到令人过目不忘。
如果一段时期的科技加成,还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他们甚至于会舍弃“实用性”,而保证他们想要达到的另一种特点——单纯的好看。
也正因此,像L.A. Gear的Lights Gear系列鞋款,以及黑人文化味道更浓的Jezign等品牌的鞋子,才会走这样的“外貌党”路线。他们将西海岸夜景中“霓虹”的明灭,嵌在鞋子的中底。并且时时刻刻都希望自己看起来,能和脚下的鞋子一样闪亮。
L.A. Gear的Lights系列鞋款,应该说是此类Sneaker中最著名的代表了。L.A. Gear最早的“亮灯鞋”始创于1992年,首创版权所有者是当时L.A. Gear的一名叫Jim Stroesser的客户经理。当年,他可能完全没有想到,根据自己的点子做出的球鞋,受欢迎程度竟然如此之高。尽管当时鞋子的零售价约为50美元,但90年代初,L.A. Gear每年都能卖出超过500万双Lights运动鞋。而绝大多数受众都是那些渴望标新立异的小酷孩儿。
之后,L.A. Gear又趁热打铁地不断改良和开发出新的“发光鞋”,让这项技术变得更为成熟。搭载LED灯的综训跑鞋,以及之后发光触感更为敏锐的LA Tech系列Light Gear鞋款,这些都让L.A. Gear在同类产品领域一直都堪称先行者。
除此之外,让Light Gear装备大获成功的,还有L.A. Gear与生俱来的招揽明星代言人属性。无论是像流行乐之神Michael Jackson,“大梦”Hakeem Olajuwon,还是之后专门代言Lights鞋款的,来自加州康普顿的Rapper——Tyga。
甚至曾经有说法是,L.A. Gear的Lights系列鞋款,还于美国频发的暴风雪等自然灾害时期,被征用为寻找搜救失踪儿童的“救生装备”。这也算是科技以球鞋的方式“拐了个弯”造福人类吧。
和西海岸的L.A. Gear遥相呼应的,还有来自东岸华盛顿特区的发光鞋品牌——Jezign。这个始创于2006年的品牌,所推出的鞋底搭载LED灯篮球鞋,有个非常形象的中文译名——“夜鹰”(Night Eagle);就是其休闲款式,也有着“气泡云”(Bubble Cloud)的雅号。
也许是“夜鹰”这个名字过于流行,致使很多人都把它当成了品牌名称。实际上,Jezign的创始人叫做Jez Marston,是一家凭借名为“Jezign—的专利技术,专门生产“发光鞋”的小众品牌。将电池放置在鞋舌内部是Jezign鞋款的一大共性。
IV. 最嘻哈的 “黑科技”Sneaker
Dada Supreme Code M
也正是在Jezign创立的那一年,另一家个性十足的Sneaker品牌,将听觉上的需求融入了鞋子的设计。2006年,叛逆的Dada Supreme设计研发了一款叫做Code M的Sneaker。尽管从鞋型上看,不难得出其源自品牌经典鞋款“风火轮”Dada Spree's整体设计的结论,但焕然一新的细节设计,以及独特的MP3格式音乐播放功能,还是让Code M一时之间成为了圈中的热议话题。
未来感十足的颜色搭配,鞋身侧面的功放喇叭,还有鞋舌上特殊的超薄触摸控制面板……虽然在此之前,将MP3播放器和鞋子结合这种类似的点子似乎也隐约出现过,可还是让本身就“街范儿极正”的Dada,做出了人们意识中期望的形态和水准。
在当时来看,Code M所具备的128MB内存,对于这样一款可以穿着移动的球鞋来说,已经是很良心了。USB连接线,充满电后持续播放6小时的续航能力,都是这双鞋很赞的素质。而且据说此款鞋子采用了镀铬技术打造出的防水外壳,以保证它在下雨天也可以绝对安全正常地播放音乐。
尽管这双Code M并非是只停留在概念图像上的臆想之作,一些迹象表明,它确实曾经投产并且在市场上出现过,但由于品牌实力和受众的原因,Code M和Dada在它身上付诸的“跨界设计理念”,当时的关注度在达到峰值后也很快趋于平缓。但Code M绝对是在这多年以后,你会想起的那种“黑科技”球鞋。
事实上,这在当时就有人预见到了。美国时尚设计类杂志《Nylon》,曾将这双Code M列进了“21世纪最有创意的科技产品”名单之中。而同期入选的,还有Apple iPod、气象监测仪等大众公认的科技杰作。
V. 最传奇的 “黑科技”Sneaker
Nike Mag
Mag是一个传奇。不单如此,可以说和Mag这双鞋有关的一切都是。其实不止在Sneaker领域,从1989年一部科幻片中的原创道具Air Mag,到2016年真实出现在生活中的自动系带鞋款Nike Mag……
2011年发售的Air Mag只实现了电影中鞋款的灯光效果
像这样时间跨度如此之大的励志故事,放在任何人的任何事上面,给予我们的,都是一种对于实现梦想坚定不移的信念和精神。
有人说,“话不说出来,事儿就办不成”。当然,你可以将其理解为狂狷到自不量力的大话;可事实上,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道理也的确如此。设想、表达和实践,这三件事情单独拿出来可以说都不难,难的就是将它们完整地串联成一件事情。
上世纪80年代末,那些到影院观看《回到未来2》的影迷们,有谁能想到若干年后,电影中Marty McFly脚上的那双神奇的“未来之靴”,会在剧情中设定的时段真的成为现实?
终于,Nike在电影中设定的2015年,实现了Mag自动系带
或许Mag的传奇之处就在于此,它代表了一种最典型的“说到做到”态度。在它从电影情节中,男主角在未来世界里才能体验到的最为脑洞大开的高科技杰作,逐步被当做一款现实中的Nike鞋款来研发的过程里;在它从只能模仿电影道具发光的Nike Air Mag版本,到真正实现AutoLace功能的Nike Mag的提升中,我们感受到了,人类对于科技,对于自身应该具备的积极态度和不灭的热情。
而事实上,和这款鞋有关的“天价拍卖”,“超级限量”,“价格昂贵”和不断推陈出新的各种致敬和演绎,都是基于这样一种态度和热情。当年那空中楼阁般的道具,纵然会粉化,但我们对于自身的挑战和未来的责任感,却可以坚固而持久。
VI. 最普及的 “黑科技”Sneaker
Nike+&adidas miCoach
当然,Mag肯定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它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无论虚拟还是现实,过去抑或现在,它都只属于比较小的一部分人群。
然而科技在任何领域的发展,都是要遗泽众人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将搭载更饱满科技含量,特别是感知、收集和分析运动数据这类功能的装备,普及给更多受众群体,成了摆在几乎所有运动品牌面前的“必修课”。
对于这个问题,Nike给出了一个名叫Nike+的答案。2006年5月23日,Nike正式发布Nike+相关理念、科技和产品。这也逐渐宣告了网络化运动时代的到来。最早发布的Nike+,全称:Nike+iPod Sports Kit,是由Nike和Apple公司,这对运动装备和电脑科技领域的巨头合作开发的运动追踪系统。
简单来说,它的工作原理就是,运动者可以通过将一种独创的小型信号发射器装置,嵌入或链接支持Nike+技术的运动装备,然后在运动过后再通过Nike特质的手环,或Apple公司推出的诸如智能手机、手表、音频视频播放器等一系列媒体终端,量化并获取自己的各种运动信息和数据。
由于Nike+系统和业务持续时间足够长,所以无论是存在形式,链接和测定运算方式,还是不断丰富的功能性,或硬软件上的换代和更新,Nike+从刚刚诞生的那天起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产物。而这,也完全符合它的使命——让更多不同种类的受众,都能享受到高科技运动装备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而相比较来说,秉承着类似宗旨的adidas miCoach,虽然诞生时间较晚,但仍然具备自身的特点和优势。2011年之后,在adidas几乎全线鞋款上面,我们都能看到一个别致的mi字样标记。
而这,以及它背后代表的和运动科技有关的种种,便是adidas应对和适应“网络运动时代”的独门武器——miCoach,由他们自主研发的监测衡量,上传配比和在线评估的“数据私教”系统。
较之Nike+,adidas的miCoach非常注重覆盖面和性价比。而正是这一张一弛间,为他们赢得了比较固定的一批消费群体。而诸如改良优化的心率监测模块和GPS功能,也将品牌压缩成本的影响降到最低。另外,运动针对性更强,人性化的反馈,配备adidas自主显示终端,以及最大优势:强大的网络数据分析支持,都为miCoach增强了人气和生命力。
VII. 最智能的 “黑科技”Sneaker
adidas_1
还记得这支颇为“魔幻现实主义”的电视广告吗?2005年,也就是Nike+诞生的前一年,adidas让这则广告刷了屏,随之推出了号称“世界首款智能运动鞋”的adidas_1。等等……首款?那之前提到的计步鞋鼻祖Micropacer呢?
事实上,就算抛开这两款推出时间相差整整20年的跑鞋都来自同一品牌的事实,就算Micropacer并不是adidas自己的球鞋遗产,在adidas_1横空出世之后,adidas也照样可以无视Micropacer的存在,底气十足地将Sneaker领域“第一智者”的头衔授予adidas_1。
为什么呢?因为这款本世纪第一个十年诞生的,最具创新精神的Sneaker作品,某种程度上真的做到了“促使球鞋本身改变”来影响穿着者这一点。也就是大众意识里的“智能”概念
研发adidas_1的时间长达三年,而这款鞋的工作原理,也确实比鞋舌里塞上计步器的前辈,要复杂得多。穿着者每走一步,中底内置的电动马达便会通过转动调节一根金属螺杆,转换动能实现所连接缆绳的拉长或缩短……而这样也会促使鞋跟内部的传感器装置,根据跑者的运动习惯,来随时调节鞋跟衬垫的软硬弹性程度。
很明显,相比一切以“高端酷炫”为基准的美国人;这一次,德国人那严谨较真的理性思维又占据了制高点。这样丰厚的力学传导和人体工程学知识主打的一通操作,让adidas_1在惊艳登场后很快面临了“曲高和寡”的尴尬局面。
再加上摊平开发经费的高昂售价——北美地区每双卖700美元上下,和鞋款硬件耐久性的隐患……最终导致adidas_1这样生不逢时的天才创想,在仅仅推出了首款跑鞋,升级版跑鞋adidas_1.1,和名为adidas_1 BBall的篮球鞋版本之后,便以无人问津告终。adidas_1的疾速兴衰,再次证明了“革新难免意味着代价”的辩证理论。
VIII. 最具潜力的 “黑科技”Sneaker
Under Armour Record Equipped
作为业内上升速度迅猛的新锐,Under Armour在“科技含量鞋款”的攻坚上,显得另辟蹊径。事实上,正是这样的卓尔不群,或许能够开辟属于高科技Sneaker开发方向的新走势。
早在2016年,UA就推出了凝聚自己品牌对科技、反馈、智能等概念独特理解的跑鞋系列。在UA所倡导的概念里,除了运动者和运动装备以外,附加的东西可谓是越少越好。而在UA这里,那些完成追踪,监测,传导和分析调节的介质,从繁杂的配饰和附属物上,转移到了鞋子本身。
只要所属Record Equipped系列的UA跑鞋,鞋内自带的感应装置,会根据穿着者的实际运动状况,而度量其单位时间的运动频率与消耗等数据,然后通过蓝牙传输,在终端上做数据采集分析,得出包括疲劳度在内的诸多身体状态参考值。
并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追踪跑者体力的恢复情况,以制定适合不同人群的训练计划。这便是UA装备开创性的Jump Test功能。
UA不愧是做压缩衣和护具起家的品牌,在训练和保护方面总有着独到的心得。从第一拨“智能跑鞋”推出到现在,UA的智能化理念已经越发成熟。
在这过程中,UA不但将跑鞋更新换代,而且还让自己的Record Equipped系列装备对应更多终端设备与操作系统。没有无意的噱头,没有华而不实的形式,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改变人们运动理念的功能性装备。就像UA在产品海报上表述的——“该怎么跑步,去问鞋子吧”
IX. 最低调的 “黑科技”Sneaker
Digitsole Smartshoe
还记得吗?这次Nike关于Adapt BB的卖点中,曾经将其定义为“第一款自动系带系统的篮球鞋”……没错。可如果将这句话的宾语改为“运动鞋”,那可能还真不是Nike。
2016年,一年一度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在赌城拉斯维加斯举办。在那次CES上曝光的众多新奇玩意儿里,一款新概念运动鞋,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这款鞋是由加拿大的一家名为Digitsole的公司研发制造的样品,他们为它取名:Smartshoe,其智能属性可见一斑。
可能你没有听说过Digitsole或是Smartshoe,也不大相信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众鞋款能够达成怎样的水准。那么,这里有一段Digitsole Smartshoe投产后的官方宣传视频,我们不妨来看一下。看看是不是在不远的未来,Nike和它的Adapt系列鞋款,将会面对来自Digitsole Smartshoe等同类产品的竞争呢?
无论如何,这家名叫Digitsole的公司都足够低调。其实,早在2014年左右,Digitsole就研发出了可以控制温度的特殊鞋垫。并且,关于鞋垫的创新和研制,Digitsole一直都没有停下过。
而从视频和一些相关资料中,我们也能看到,这双Digitsole Smartshoe确实不负"Smart Shoe"之名,应该是一款集——运动追踪、数据采集、控制鞋内温度、自动系带和测定穿着者位置与状态的高科技多功能鞋。只是究竟能不能大范围普及,也许还是个未知数。
X. 最年轻的 “黑科技”Sneaker
Nike Adapt BB
兜兜转转,我们又回到了现在……Adapt BB发布热度还未曾消散的现在。目前,在包括Jayson Tatum、De'Aaron Fox和Luka Doncic在内的一些NBA潜力新星,先后将Adapt BB穿上赛场的当下,我们大可以去预想一下Adapt系列的未来。
我们也能想起HyperAdapt,想起Nike Mag……或者想起adidas_1,Nike+以及Dada Code M……穿越这几十年光阴,看到在球鞋上“高科技”发展的点点滴滴后,有时你会觉得所谓过去和未来;成功和失败;盛赞和吐槽……似乎都不是绝对的。
因为与这些主观的评判相比,如何利用科技,而不是被科技所利用,让我们的鞋子和生活都得到提升,可能更重要一些。这也许便是所谓Adapt的真意吧。
最后,笔者想到了这首歌,来自Daft Punk的著名单曲——Technologic(《科技》)。请允许笔者把它前段的歌词摘录在下面。在这宛如程序般的独白中,你能感受到那属于“科技”的并行不悖的冰冷和温暖吗?还是让我们一起期待,科技和我们之间的博弈,将在未来,在我们的鞋子上,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吧。Adapt It
龍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