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篮球
潮流
跑步
数码
理容
返回顶部

首页 >识物 >文章 >C说球鞋丨球鞋中底的复杂程度,到底和性能表现有多少关系(二)

装备党 C说球鞋丨球鞋中底的复杂程度,到底和性能表现有多少关系(二)

    2018-02-17 08:30:33

长久以来,部分市场和消费者对于缓震效果似乎存在着认知上的误区,比如将“软”“弹”的特性视作缓震好坏的甄别标志,甚至舍本逐末,只求直观的上脚舒服却忽视了其他更复杂的因素。

在上一篇文章当中,我们谈到了 Nike Basketball 对于 Zoom Air 气垫的编排和使用是一个颇为复杂的过程,除了考虑性能上的表现之外,签约球星和设计师的沟通,鞋款设计的预算以及市场投放监测等诸多因素,均有可能左右一双球鞋的设计细节,更遑论如缓震性能这样的核心元素。

Zoom Air 气垫的性能如何,相信这个问题几乎不会有第二个答案。作为 Nike Basketball 旗下相当成熟的缓震科技,Zoom Air 拥有超轻和超薄的特殊优点,相较于品牌旗下的另外两项科技 Max Air 和 Air-Sole 来说有着更加出色的脚感,同时也具备更加轻薄的天然优势。

我们不妨用两张图片来还原 Zoom Air 起作用的过程:

一块扁平状的气垫,上下两端的平面是以热压固定而成的织物,中间的位置则由无数的尼龙纤维材质组成,通过注入的压缩空气形成稳定结构,在静止的状态下借由空气来使这些尼龙纤维绷直,维持稳定的状态;而在受到外界分散冲击力的时候,Zoom Air 的结构将具备快速回弹的效果,助力球鞋缓震表现。

那么 Zoom Air 科技既然已经是延续超过二十年的成熟科技,是否便意味着 Nike 旗下的篮球鞋款均被这一科技所支配呢?其实不然。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 Nike Air 家族诞生以来的所有形态:除了上文提及的 Zoom Air 之外,尚有多达五种的其他形态——

Nike Air 的初始形态 Air Sole;

经典的王牌气垫科技 Max Air;

Max Air 的终极进化版 Total Air;

目前已经停产的 Tuned Air;

最新登场的变革性科技 Air VaporMax。

单纯就目前 Nike Basketball 在市场上的布局来看,Zoom Air 科技应用为主,Max Air 则是以针对性更强的身份出现,往往适用于为大体重的球员所打造的鞋款。当然,基于 Max Air 气垫更大更厚的造型,因此这一类型的气垫往往以可视化开窗的形式出现,适合注重避震性和保护性的人群。

目前 NBA 联盟当中公认的最强内线组合,新奥尔良鹈鹕队的内线双塔安东尼 · 戴维斯和德马库斯 · 考辛斯,二人本赛季多次同时上脚一款搭载 Max Air 科技的战靴 Air Max Dominate(萨城国王队的文斯 · 卡特亦多次上脚),后掌超大面积的可视化 Max Air 气垫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一双市面上人气指数平平,发售价仅有899元的实战鞋款,Air Max Dominate 却受到了鹈鹕双塔和其他部分 NBA 球员的欢迎,考虑到双塔此前上脚鞋款是同样搭载 Max Air 气垫的 Audacity,那么唯一的解释便是:这一经典的老牌缓震科技的确非常适合大体重的球员。

虽然 Zoom Air 已经足够优秀,在市场普及率和推广程度上均具备压倒性的优势,然而 Nike Basketball 在篮球鞋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局面依旧少不了 Max Air 气垫的辅助支撑,特定人群和消费市场总需要特定的科技来补充,因此不管是 Zoom 还是 Max,只有形成稳定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方能相得益彰。

既然从市场的角度来看 Zoom 和 Max 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互补关系,那么可否将这两项科技融合在同一鞋款之上,带来1+1>2的效果?我们先来看几个典型的例子。

Nike Zoom LeBron X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Nike 为勒布朗所打造的第十代战靴都被公认为是 LeBron 系列的巅峰之作,无比出众的脚感令无数人折服。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则是:LeBron X 所搭载的缓震科技究竟是什么?

在当时的球鞋市场当中,人们似乎第一次接触到这种兼有 Zoom 和 Max 缓震科技的气垫:从厚度和设计风格来看应是 Max,然而核心的位置却是带着 Zoom 特性的尼龙纤维材质。这样的新鲜事物让一众球鞋玩家们面面相觑,后来便产生了一种含糊其辞的说法,是为“Zoom Max”。

而 LeBron X 的外底位置确实标注了“Nike Zoom”字样,因此就本质而言这一鞋款依旧是采取 Zoom Air 气垫的避震方案,原本令人兴奋的“Zoom Max”说法不攻自破,人们对于两大核心气垫科技合作的期待也就落了空。

Nike LeBron 9:Zoom+Max

既然“Zoom Max”注定只能是个不切实际的幻想,那么球鞋发展史上是否存在这两大缓震科技联手的第二种形式?答案是肯定的:在经典无比的 LeBron X 往前追溯一季,伴随着勒布朗拿下人生当中第一座总冠军奖杯的 Nike LeBron 9,便实现过 Zoom Air 和 Max Air 的缓震组合。

Nike LeBron 9 搭载了前掌 Zoom Air 加上后掌 Air Max 180 气垫的缓震组合,设计师期待通过这一全新的缓震组合,可以带来舒适快速的响应以及可靠稳定的缓震表现。

LeBron 9 作为见证勒布朗 · 詹姆斯拿下生涯首座总冠军奖杯的传奇战靴,不仅情怀属性和历史意义非凡,亦有有相当不俗的市场口碑。更重要的是,Nike 在这一次 Zoom+Max 气垫组合的尝试之后,终于在下一代勒布朗签名鞋款身上,打造出了震古烁今的超级旗舰 LeBron X,成为继往开来的经典之作。

Nike LeBron 9

¥1089.00

Nike LeBron 8:全掌 Air Max 360

沿着时间的线索往上追溯勒布朗签名战靴系列作品,登场于2010年的 Nike LeBron 8 可谓是开启了詹姆斯2.0时代的惊艳之作,其采用的是全掌 Air Max 360 气垫来担纲缓震性能的大旗,经过改良之后的 Max Air 带来了无可挑剔的缓震性能,是当时市面上的尖峰作品。

当然正如前文所提及的内容所说,Max Air 气垫对于普通人群的体验并不能算得上“脚感好”,更多的是对于专业的运动员以及大体重的穿着者,方能凸显最佳的缓震效果——也正是由于 Max Air 本身的局限性,Nike 才在后来的第九和第十代勒布朗战靴上开启了新的尝试,加入 Zoom Air 元素以求突破。

Nike LeBron 9

¥1089.00

综合观察勒布朗签名战靴系列的演变和进化过程,不难发现设计师在缓震科技的采用方面经历了多次变革,从全掌 Max Air,到和 Zoom Air 平分天下,再到完全采用 Zoom Air 独挑大梁,市场在这个过程当中扮演了最为关键的角色,主导了进化历程的线索,是缓震科技进化的推动力和导向。

在 Nike 旗下的多种气垫形态当中,Air Sole 被视作这一伟大家族的最初始形态,早在1979年便已经宣告问世,而搭载该缓震科技的鞋款自然都是经典无比:Nike AF 1,Air Jordan 多个正代鞋款等鱼塘均被承包。

Air Jordan 1

作为在球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超级鞋款,Air Jordan 1 的时代意义和文化属性早已超越了球鞋本身的意义。虽然在当代的篮球赛场上依旧可见上脚 AJ 1 进行比赛的球员,然而单纯从缓震性而言,AJ 1 并不适合穿着进行高强度的比赛,而它所搭载的核心缓震科技,正是 Air Sole 气垫。

考虑到 Air Jordan 1 的设计蓝本来源于 Air Force 1,并且迈克尔 · 乔丹对于自己第一双签名战靴的要求是保留气垫的同时,还要降低中底的厚度从而实现更加明显的贴地反馈,故而 AJ 1 的脚感偏硬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后掌的 Sole 气垫对于脚感的提升聊胜于无,成为 AJ 1 的缺憾。

时至今日,我们几乎不会再见到以 Air Sole 担纲缓震科技的全新鞋款登场了,江湖总是新人淘汰旧人而市场也需要新鲜的血液。在一些复刻的鞋款上 Nike 甚至采取了更换缓震科技的策略,试图让这些归来的鞋款能够为更多消费人群所接受,Air Sole 和一些老家伙们,也终有一天会成为这个时代的恐龙,消失在时光的深处。

Air Jordan 1

¥988.00

Air Jordan 12

既然说到了江湖和市场的“残酷无情”,我们不妨再来说说大名鼎鼎的 Air Jordan 正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弃用 Air Sole 气垫的呢——那就是上市于1996年的 Air Jordan 12。

AJ 12 登场于旷世之作 AJ 11 之后,由传奇设计师 Tinker Hatfield 亲自操刀设计,中底首次搭载了当时全新的缓震科技 Zoom Air 气垫,理论上的缓震性能相比数代前作要更加出色。

Air Jordan 12 伴随着乔丹拿下最艰难的一次总冠军荣耀,不管是传奇性还是设计美感均属于史上顶级的水准。从配置和实战效果上看,采用了 Zoom Air 的 AJ 12 并没有发挥其本该有的性能,直接原因则是气垫安置的位置过深,这一痛点在后续的鞋款上得到了解决,而 AJ 12 也顺理成章成为了创新元素的承托者。

Air Jordan 12

¥594.00

科技的更迭变化总是有自己的规律,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律亦是如此:不必为了旧事物的离去而感伤,而是着眼于当下和未来,对新事物给予更多的包容,我想这才是 Nike 气垫家族进化史给我们的一种启发。

对于球鞋中底科技优劣的讨论永远都很难有答案,站在时代的角度来看问题,一切才会变得简单而实在;而不是舍本逐末地沉迷于孰优孰劣的争辩,以至于不一定捡到芝麻,却一定丢了西瓜。

奈爱特

装备党 C说球鞋丨球鞋中底的复杂程度,到底和性能表现有多少关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