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识物 >文章 >四维鞋评丨毒玫瑰—Nike Kobe AD Mid 实战测评
科比已经退役一年多了,但曼巴精神依然影响着很多人,Nike当然不会放过这个主题,继而推出一系列诠释曼巴精神的Kobe AD Mid。今天的“四维鞋评”将带来Nightwing 2303的测评翻译,如果你有意入手Kobe AD Mid,Nightwing应该会给你提供很不错的参考。
*本文非“四维鞋评”原创,版权归Nightwing2303所有,但为“四维鞋评”翻译,如需转载请注明翻译出处。
原文来自:https://weartesters.com/nike-kobe-ad-mid-performance-review-2/
*四维在翻译时有语句微调,但不影响作者本意的表达;本文图片全部来自Weartesters.com,“四维鞋评”仅作转发分享之用。
牛逼哄哄!Kobe AD Mid所提供的多向抓地纹路没有让人失望,尽管它使用了半透明橡胶。灰尘对于这种橡胶来说会是个问题,所以你需要手动清理一下,但这不会成为制约球鞋抓地的决定性因素。我们理应清楚响亮的吱吱声不一定意味着逆天的抓地,但这双鞋的外底摩擦声真的很响,准确来说,震耳欲聋。如果你在乎外底耐用度的话,我不建议外场使用,因为这种橡胶很软,很容易就会在室外消磨殆尽。
你不会失望的,这双鞋的中底使用了Lunarlon和后掌Zoom的结合,减震保护和能量反馈是后跟部位的核心要素,前掌部分则在确保舒适度的同时给你充足的速度感。这双鞋的Lunarlon有一些回弹感,Kobe AD Mid从脚感来说更接近Kobe 10和Kobe A.D. NXT而非原版Kobe A.D.,如果你喜欢Lunarlon,你会爱上这双鞋的配置的。
对于一双市售价150美元的签名球鞋来说,它的材料理应比这好很多。这种材料实用吗?很实用。如果你在担心实用性的话,这种材料对你来说并不是问题。但是平心而论,我不得不说这种材料很辣鸡——尤其是对于一双科比签名鞋来说。你甚至可以在100美元的Mamba Instinct上得到更好的材料。
指出一点,这种材料完全不透气,即使是鞋舌。这可能是我自Under Armour ClutchFit Drive后穿过最闷热的鞋,Kobe AD Mid也许更热一点,至少ClutchFit Drive的鞋舌上还有一丢丢透气设计。鞋内潮湿由于透气性的不足成了个问题,在一个不透气还要经常摩擦的环境下,起水泡是可以预见的,这种重大失误不应在现代球鞋上发生。虽然90年代的球鞋很棒,但不透气的鞋注定已经落后了。
Kobe AD Mid码数标准... 大致是这样。我碰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我希望这只是生产瑕疵:我的右鞋比左鞋紧。那一分额外的紧度,再加上不透气的材料以及大量摩擦,我打完三小时球后整个脚就像从搅拌机里拿出来的一样,糟透了。如果你要在网上购买,我强烈建议先去实体店试穿,尤其是宽脚党,我认为宽脚党们如果在这双鞋上穿标准码是不可能感觉舒服的。
就锁定来说,我并没有碰到过什么问题,因为我的脚基本上被拷在鞋里。系带系统从头到尾没有问题,微微高起的鞋帮也帮助巩固了后跟部位。只要你尺码选择正确,我认为包裹不会是个问题。
支撑 Kobe AD Mid使用了我们都熟悉且喜爱的支撑配备,内置的后跟稳定器让你的脚稳稳踏在鞋里。不过,横向的延伸段相比原版Kobe A.D.好太多了,这双鞋整个底盘都很平,前掌部分很宽,给稳定性大大加了分。Nike还在足弓使用了碳板来增加额外的核心支撑,我们自Kobe 8 Elite后就没有见过它了,欢迎回来,我们想念你。
透气和材料是Kobe AD Mid可以提升的地方,不过其余部分都很不错。抓地逆天,缓震够稳——尤其对于后卫们来说。我希望在新赛季能看到更多不同材料的版本,不然这个款式的诞生太浪费了。如果Kobe AD Mid使用了编织或者网布鞋面,它就上天了。
四维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