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80多少钱
索尼这款相机主要朝着三个特色发展──一为细,二为女性向,三为高清摄录。 Sony DSLR-A380就选择了头两个方向发展。 作为A350的后继机,A380在本质上的分别不算太大,反而是从外形及操上作出改变,还有是令人期待的相机附件。 走「软性改良」而非「硬件提升」,会否给人另一份惊喜
比上代减磅15%
A380 与A350 规格上可谓如出一辙,包括像素维持1,420 万,ISO 最高达3200,机身内置防震的Steady Shot Inside,当然还有不可或缺的Live View Quick AF 功能。 和上代的差别,不难发现大部分在外形之上。
与A350 相比,A380 在线条上变得比较流线形,外壳左右两边均以仿皮质料作防滑设计,至于机身重量则比上代582g 减轻至490g,减磅达15%。 成功瘦身有两个原因,首先是电池由上代NP-FM500H 改为采用较细小的NP-FH50,还有是不用CF 卡而改用双插卡SDHC 及MS Pro DUO,进一步偷薄机身。
和上代一样,方便高低角度拍摄的可转屏幕,这个可当腰平对焦。向外反出最适合拍高角度
不过针无两头利,压缩体积的优点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身上。 笔者就曾将相机给不同人士试一下手持感觉,发现不少手大之人,尤其男士,觉得右边的握位太细,没有落点给尾指,对于一些喜欢单手快拍的用家,会嫌拿着不够稳定。 但对女性用家来说则不是大问题,倒也切合A380 针对女性用家的取向。
操作界面更易用
为了照顾入门级用家,A380 的界面特别设计了两款选择。 一款是传统数字显示,另一款则是带图像显示。 图像界面的快门及光圈设有指导性符号,例如快门左右两边各有一个站着及奔跑的人形标志,指示用家拍静物或高速时如何选择速度;还有光圈部份,提示用家向左的大光圈景深较浅,向右的细光圈则景深较长,对初级用家确实很User Friendly。
也许是入门机的关系,进入选单仍然不够直接。 按了Fn 键之后才能再选,不能像A700 或A900 可以在界面直接调整,亦少了一个拨轮作选项或调节之用。 这是所有品牌入门机的倾向,而并非Sony 的专利,相信一短时间内情况不会有太大改变。
Live View 对焦保持优势
上一代A300 及A350 已经有的Live View Quick AF 功能,到A380 仍保持优势。 除了Micro 4 / 3 机种的Contrast AF 可以追得上外,暂时仍未有其他品牌的单反能超越这个性能。 随机套装还采用新推出的SAM (Smooth Autofocus Motor) 系列镜头,在使用Live View 时,对焦反应跟用OVF 时一样快。 加上Live View 的可观范围比OVF 的75% 为大,又可作2X 局部放大,相信用家上手后会有绝大部份时间使用Live View 对焦。 不过新机仍然维持2.7 吋及23 万解像度,没有提升规格,有点美中不足。 还有要注意的是,长用Live View 对电池消耗颇为明显,随时3 – 4 小时用完。 由于没有直倒手柄帮助增加电量,所以选购时有必要加多一颗后备电池。
跟随新机一起推出的,还有一系列相机袋、镜头盖保护套及肩带等,很多人不讳言对这些配件的兴趣更大,特别是女性用户。 的确,对于A200、A300 或者A350 的用家来说,A380 在技术上可能稍欠升级的吸引力,加上未有高清摄录功能,相信首度使用单反的用户对此机兴趣最大。 而A330 和A380 两者之间只是解像度有别,分别为1,020 万及1,420 万像素。 不过A330 反而提供多一种独特的铜楬色选择,而且Kit Set 定价更大幅便宜了$1,500,这也是吸引力之所在。 二者选其一,还要看用家是「外形/ 价钱先决」,还是「像素先决」了。
参考报价
24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