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篮球
潮流
跑步
数码
理容
返回顶部

首页 >识物 >文章 >【强拆办第四期】我们发现除了Boost还有~CL Boost 2016拆解报告

识货强拆办 【强拆办第四期】我们发现除了Boost还有~CL Boost 2016拆解报告

    2016-07-19 13:23:39

国际惯例,首先感谢本期金主北京运动磁场的大力支持!想买鞋的朋友可以去店里逛逛,估计大家想买的鞋店里基本都有。

运动磁场 专注正品 十年老店

在此前球鞋圈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就是到了夏天,球鞋市场就开始进入淡季。因为这个时期基本上没有重点新鞋款的发布,品牌都留着新赛季开始之前发布自己的重头产品。但是2016年的夏天明显变得与众不同,一是因为今年是奥运会大年,所以很多品牌都希望自己的重头产品出现在这体育盛事上,比如Hyperdunk 2016;二是刚刚结束的总决赛上我们看到了难得一见的大逆转,LeBron脚下的Soldier 10也成为了一双重要的冠军之靴;KD9的提前发布成为2016年最早亮相的明星签名篮球鞋;还有我们今天的主角Crazy Light Boost 2016,等等,没有任何光环加持下的这双鞋子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多人去关注?此前每年夏天都有新的Crazy Light鞋款亮相,今年这双又有什么不同?

就像上面说的,本身并没有什么附加分的Crazy Light Boost 2016是一双很纯粹的篮球鞋。5年前Crazy Light一代上市,并且以单只9.8盎司的超轻重量引发了一波篮球鞋轻量化的设计革命。五年过去了,“Crazy Light”转变成“Crazy Boost”,不再以轻量为主打的Crazy Light Boost 2016拥有一块让人垂涎全掌Boost,从2012年boost科技在跑鞋上运用上之后,Boost这项黑科技为adidas抢占了不少球鞋市场,从跑鞋到篮球鞋再到三叶草,Boost成功融入到adidas的各类鞋款中。CL Boost 2016是这个系列里第四双使用Boost的鞋款,但是是第一个使用全掌Boost的CL鞋款。除了中底性能突出之外,CL Boost 2016的外形并不像一双传统的篮球鞋,低帮的设计,弱化的Three Stripe(三条杠)Logo,Primeknit织出来不一样风格的纹理鞋面。前面说到这双Crazy Light Boost 2016并不是以轻量化著称,这双US8.5码单只重量达到397.2g,相比第一代278g的单只重量重了120g左右。从外表上看多出来的100多克可能是来自那一块全掌Boost。鞋面使用了Primeknit织物是为了控制重量,但是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那就让我们先从鞋面拆起来吧。

 

不止你眼睛看到的Primeknit

这双Crazy Light Boost 2016使用了一种特别的编织鞋面,相比adidas的Primeknit编织鞋面,这双鞋子的鞋面明显厚了不少,你不可能像Ultra Boost那样通过鞋面可以看到球鞋的内部。而且拆开最外面的鞋面部分之后,我们发现这双鞋子还有一个四分之三掌的内靴。

 

这双鞋子的鞋面是编织鞋面+内靴双层配置,所以说这双鞋子的重量并不仅仅来自于中底的Boost,多层鞋面也承担了整双鞋子的部分重量。但是增加的这些重量并不太会影响穿着效果,不到400g的单只重量现在来看也属于轻便型篮球鞋那一档。说完重量问题,就来说说这双层鞋面在实际穿着中的作用。因为是低帮设计,所以多加了一层内靴,在包裹性和保护性上就加强了一分。在拆解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双鞋子的鞋面拆解困难A+级别,首先编织鞋面部分面积和内靴有粘合的地方,而内靴和中底直接至少有三层车线缝到一起,这样的做法也是更大强度的加强鞋面保护性和稳定性。

内靴的前半部分是轻薄的网布,靠近脚踝部分有厚实的海绵填充。

在剥开鞋面和内靴之后,我们看到了前掌的鞋带扣,这一部分的设计原理打个比方就像Nike的动态飞线,通过拉紧鞋带固定住双脚的前部。当然如果这四根绳如果断了,那么这双鞋子的前掌包裹的功效也会减掉大半。这四根绳被缝合在中底部分,不过也不能保证这个部分出现断裂问题的几率。

 

低帮不等于支撑性弱

虽然这双Crazy Light Boost 2016的鞋帮达到了这个系列新低。但是通过对于这双鞋子后跟部分的拆解,我们发现这双鞋子支撑性做的非常用心。脚踝部分除了常规的内靴包裹之外,还加了两片TPU的鞋带扣,这个鞋带扣部分的添加一方面是为了美观装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补强脚踝部分的支撑。

 

后跟半U型TPU支撑系统的设计思路还是看得出根据adidas比较传统的Sprint Frame科技演变而来的。但是和之前Crazy Light系列不断降低后跟TPU高度的设计不同的地方是这双的TPU高度到达跟腱左右的位置,脚外侧是一个完整的TPU外壳,脚内侧镂空设计,形成一个半U型的形态。这种形态的TPU也是为了防止运动中的外翻。

 

在拆解过程中,整个TPU是粘在Boost中底里面,不好拆出来,所以我们最后只是拆出一部分,我们把整个鞋面拆干净之后,我们看到了TPU在Boost中底上半U型残余。

拿掉最外层的半U型TPU外壳,我们发现内衬里还有一个白色U型的TPU支撑片,所以这双鞋子可以提供的支撑不仅仅是我们从鞋子表面观察到的,隐藏在鞋面里面的TPU支撑片在支撑和保护部分给你双重保障。除了支撑之外,我们还看到了白色TPU支撑片上面垫了一层厚实的海绵,所以穿上这双鞋子之后,脚踝部分也会感觉比较舒适。

我们翻开另一面,我们看到内衬这次使用了柔软的毛巾材料制成,可能夏天穿起来会有点热,但是舒适度上绝对加分。所以就算你穿短袜穿这双球鞋,也不会出现鞋帮磨脚这类的烦恼。

最强篮球鞋中底怎么养成的

我们终于走到了这双鞋子的重点也就是中底部分,全掌Boost的配置着实非常诱人。但是Boost带来穿着感受的魅力远远要大于拆解过程中我们对Boost的兴趣。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拆解可以为大家剖析这个最强篮球鞋中底是如何养成的。

  

首先我们完成了整个中底的纵向拆解,通过侧面剖面,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次鞋款上使用的是一个从后跟到脚尖全掌Boost中底。通过数码卡尺测量,我们得出前掌的高度为14.52mm,后掌的高度为24.43mm,前后掌差值为10mm左右,这个坡度值也是目前主流篮球鞋的一个差值。不过除去外底部分之外,你脚下踩了一块20mm左右的Boost,脚感自然不用多言。


 

除了纵面的剖析之外,我们还做了横向的中底分离,但是可能因为Boost与橡胶之间的粘合度太好,导致这次化胶水的解胶过程并不理想,在拆到中掌部分的时候,中底和外底之间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这次中底分离以失败告终,但是为了网友们可以了解整个中底的构成过程,我们还是借来了一套Crazy Light Boost 2016的中底组件,我们通过这套中底组件也可以完全了解这双鞋子中底的构成部分。


整个Crazy Light Boost 2016的大底分成了三个部分构成:全掌Boost中底,三分之二掌TPU支撑片,以及马牌橡胶外底,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套中底组件是Sample版本,所以外底上没有马牌橡胶的Logo。

全掌Boost中底上面已经说过,看上千百遍不如买一双回来穿一穿,实际感受下Boost中底的反馈效果。

 

这块大尺寸的TPU支撑片是你没法通过完成鞋子外表观察到的。拿到这套组件之后,我觉得这个TPU支撑片的外形和Air Jordan 11的碳板非常像。除了中底TPU支撑片之外,中底还有一个组件就是前掌外侧的一条透明橡胶层。添加这个部分一是为了加强前掌外侧的支撑,二是为了加强前掌外侧部分的耐磨性。

 

马牌橡胶大底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就是:诚意。但是也不用执着于马牌橡胶。因为提供给球鞋的橡胶和车轮胎的橡胶肯定不是一回事。马牌橡胶能够提供出色的抓地力,但是在耐磨度上并不太会比普通橡胶大底超出太多。


本期强拆办到底告一段落,最后也是常规性的报告总结。就像一开始说的,无论是话题、外形还是性能(忘记了还有一项,价格),Crazy Light Boost 2016都是今年当之无愧的夏日之王。这也是adidas最近五年来最受好评,并且暂时没什么黑点的一双篮球鞋。通过拆解我们感受到的是这双鞋子的做工非常扎实和严谨,这应该我们拆鞋子以来最费时间以及拆解难度最大的鞋款。所以拆之前我们的建议是买,拆完之后我们的建议是买买买!

 


请叫我18哥

识货强拆办 【强拆办第四期】我们发现除了Boost还有~CL Boost 2016拆解报告

请叫我18哥
TA的文章

行家出手!识货强拆办近距离带你解析Hyperdunk 2016 Flyknit

观众老爷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再次来检阅识货强拆办的最新一期拆鞋文章!不对不对,这次,识货强拆办和鞋门歪道联合,制作了关于Hyperdunk 2016的超强讲解视屏,不光包括了对于Hyperdunk 2016的球鞋测评,还将拆鞋从文字进化到了视屏的程度,默默有一种“猩球崛起”步入文明社会的感觉。

从Light到Boost,五年时间看CL系列的进化之路

从草图到实物样品,再到正式上市,Crazy Light Boost 2016的每一步都备受篮球鞋爱好者与球鞋爱好者的关注。上一次引起如此轰动的adidas篮球鞋款恰好也是Crazy Light,那就是2011年Crazy Light一代的发布,278g的单只重量刷新了当时篮球鞋的轻量化记录。Crazy Light系列从“超轻篮球鞋”起步,到Crazy Light Boost 2016上已经是另一番景象,这一条关于Crazy Light系列的进化之路前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球鞋背后的故事,灵感再注入,另类致敬经典

每一个品牌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在不断地积累着自身的产品和经验。这些历史产品出现的配色,设计,科技等等对于品牌来说,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今年Nike将历史上经典篮球鞋产品设计都融入到当今旗下明星签名鞋当中,让经典和流行在一起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每一步都算数,这一次我们听李宗盛说New Balance

6月份的朋友圈里不停被一部名为《每一步都算数》的12分钟影片刷屏。影片的主角是大名鼎鼎的台湾音乐人李宗盛,整个影片中我们跟随李宗盛的旁白,听他讲述关于自己的音乐故事,跟着镜头去到那些对李宗盛有着重要意义的城市,到影片最后New Balance Logo和“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的Slogan的出现,我们才后知后觉这其实是一部关于美国运动品牌New Balance的广告影片。为什么李宗盛会以这样的形式来为大家讲述New Balance?110周年的New Balance与李宗盛之间又有怎样的心有灵犀?这一切,让我们听李宗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