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识物 >文章 >识货“强拆办”——Curry 4拆解
不久之前,球鞋90秒的Curry 4测评放出。我们在给这双鞋一个“中评”的同时,也因为测评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
(等等,你们还没看我们的《球鞋90秒——Curry4》吗?)
在之后,90秒Team的小伙伴们在选择强拆办的新球鞋的时候,异口同声地报出了Curry 4的名字。
原因也很简单:“我倒是要看看这鞋究竟啥缓震!”
那么今天,欢迎大家收看《识货强拆办——Curry 4拆解》
在拆解开始之前,我们原来拟定的拆解过程是右脚“对半切”,左脚用解胶剂化开后进行部位拆解。但是我们发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因为Curry4的设计问题,其实解胶剂很难从外部渗入鞋内测,也正是如此,左脚的鞋子泡了一天都没化开。
▲外侧完全没有缝线导致鞋款并没有办法从外部化解。
于世,我们决定使用半只右脚拆了部件,而另外半只则用作剖面图的展示。
结果如下
好了,先说鞋面。因为鞋面的亮点并不大,所以放在最早说。因为鞋款本身编织鞋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测评之初就认定“Curry4不可能是皮面缝编织鞋面这样的诡异设计”。果不其然,Curry4在鞋面上呈现了“全鞋身编织鞋面+外覆类PU鞋面层(具体材料未知)”的配置。而因为这双Curry4 “More Magic”的鞋面配色是由漆面覆盖,所以颜色极易因为实战磨损或者日常行走意外而脱落。
编织鞋面质地较厚,所以也能带来不错的包裹性,在没有皮质包裹的部分也设置了延展性较好的编织设计。但是因为没有内衬,所以保护性自然不强。令人意外的是,Curry4的后跟居然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而是单纯的贴了一块绒布,令人有些哭笑不得。
鞋面说完了吗,嗯,说完了。因为鞋面的构造“过于简单”(但是说实话,全鞋身编织鞋面有结构不那么简单的吗?P.S:还真有,Hyperdunk 2017 FK),我们就不再赘述。现在,我们将开始解析Curry 4最令人关注的一点——中底配置!
鞋身和中底之间,除了鞋垫之外还有三层中底布。中底布的总体厚度一般,有一层泡棉材质的软层和两层普通布面构成,总体对缓震的作用不大。(具体配置视频可见)
中底和大底融合较密,所以并没法用解胶剂短时间泡开。中底厚度一般,而且并没有中底材料外的任何缓震科技,所以……这鞋虽然缓震算不上太差,但是,肯定不能算是顶级。
▲后掌中底厚度1.61cm
▲前掌中底+大底厚度1.14cm
令人惊喜的是,Curry4的中底TPU倒是够大,能够从中底一志蔓延到鞋身两侧,对于球鞋的足弓处起到了很好地稳定效果。
▲TPU板最厚处厚度0.21cm
总结:
虽然“没再使用中底缓震科技”这点让球鞋本身性价比下降不少,但是Curry 4依旧适合许多小体重突破流球员。较薄的中底和轻质的鞋身让突破的反应更快,几乎没有任何拖沓。
但是这终究是一双除了编织鞋面和“总冠军战靴”之外没有太多卖点的球鞋。科技的缺失,简单的鞋身构造和简单的设计都让人觉得“如果没有球鞋细节和冠军加成,这还会是一双签名鞋吗?”
不过,Curry 4的颜值的却不错,会是一双很棒的街鞋。虽然比较令人悲伤,但是这次的《强拆办》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次再见。
识货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