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识物 >文章 >一家之言 —— 速度至上的时代,你还会选择高帮球鞋吗?
曾经,有过那么一个时代,所有的篮球鞋都是清一色标配高帮,不仅NBA赛场的球员们无论什么身高位置都穿着高帮球鞋征战赛场,场下的我们也同样穿着OVERSIZE的T恤和球裤配上看起来大大的高帮球鞋关注着火热的街球圈。那时喜欢篮球的我们对篮球鞋的固有印象从来都是高帮,肥大。甚至走上街的时候,平时不打球的路人都能一眼分辨出这些篮球鞋的特征。
然而,时过境迁,在如今速度至上NBA的球风引领下,篮球鞋的主流设计更偏舒适性,速度型,不仅鞋型普遍修长贴脚,连鞋帮也都以低帮款式为主流,相信屏幕前的你们对于球鞋的选择也绝大多数都更适应主流,倾向于选择低帮鞋款。那么在这种趋势下,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高帮球鞋究竟有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或者说具备独有的选择优势点呢?今天我们就来从不同角度分析二者功能性的优劣势,轻松选择适合自己的球鞋。
在说起高低帮球鞋的区别时,我们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保护性,有人说高帮球鞋由于鞋帮较高,覆盖到了所有脚踝的范围,所以更加具备保护性,而低帮球鞋则普遍低于脚踝,对脚踝的保护性直观来讲是不存在的。也有人说,穿着高帮照样崴脚,跟鞋帮高低无关,那么事实是如何呢?本着实战鞋还是要根据不同鞋款有理有据的来判断的原则,我们不听流言只做分析,并且介于不同高帮球鞋来讲这个情况会显得比较复杂,就让我们分别举例来说明。
LBJ13 ELITE是毫无疑问的高帮球鞋,因为鞋帮高度足够高,但是它真的有护踝作用吗?穿过的人自然会有经验,由于鞋帮后侧开口较大,鞋帮两侧也并没有防止脚踝内外过翻的稳固支撑板,所以即使鞋带系紧在最末尾的孔,鞋帮仍然还是很容易从侧面弯折,所以类似这样的高帮设计是不具备保护脚踝的作用的。
ROSE5 是距离现在有一段时间的鞋款了,但是这双鞋的高帮设计给却令我影响深刻,原因很简单,就是鞋帮两侧的支撑感非常好,系紧鞋带后,很难自主的让脚踝内外过翻,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支撑脚踝,减少跑动中不必要的踝关节横向活动,无疑对保护脚踝是有帮助的。
CURRY3ZERO 这双鞋子在CURRY4面市前仍是当季款,也属于中高帮鞋款,但由于鞋帮缺乏填充物与硬质材料的支撑同样缺乏脚踝保护性,这双鞋还让我想起了之前的CURRY2,也是典型的需要佩戴护踝才能更好保护脚踝的所谓“伪高帮”鞋款。
HYPERDUNK2016FK&HYPERDUNK2016EP高帮,同一时期同一款式的两款不同配置的高帮鞋,显然FK款式柔软的鞋帮更强调袜套的穿着一体性,缺乏保护,但外形也更加时尚。而HD16EP高帮款拥有完整的厚实填充的高帮,在鞋带系紧之后由于后部没有LBJ13ELITE那样的切口设计很容易在鞋口形成一个不容易产生弯折的闭合环,所以护踝效果有一定保证。
SOLDIER11,鞋帮随是高帮设计,也有着足以形成“闭环”的脚踝绑带,但绑带相比10代来说更加的短,并且绑带设定在足踝以上,在与下一个绑带之间完全暴露了脚踝活动的范围,加之鞋帮填充物较少也没有应有的支撑,所以护踝水平也是不高的。
高帮球鞋有没有保护脚踝的作用呢?答案是有的,但要满足鞋帮厚度填充贴紧脚踝,系紧鞋带后形成“闭环”保护圈,鞋帮有一定支撑硬度几个条件才会具有相应的保护程度。当然仅仅依靠鞋帮的保护想完全杜绝崴脚情况的发生是不太可能的,这就相当于脚踝护具的分级,不同分级的护具保护程度也不同,所以凭借平常对高帮鞋能够保护脚踝的印象或者“穿高帮鞋也一样崴脚”的流言来选择高帮球鞋是不太可取的。另外除了鞋帮的高低,是否会崴脚很大程度还取决于鞋跟缓震以及整双鞋的稳定性,所以这也是很多稳定性设计比较好的低帮球鞋不太容易崴脚的原因,但相同条件下,例如同款高低帮设定的球鞋HD16EP高帮与低帮相比较,自然还是高帮鞋款更占保护优势,对于不喜欢佩戴护具上场打球的朋友来说,高帮球鞋会更加安全。
如果高低帮球鞋都穿过的朋友一定会注意到高低帮球鞋的结构不同影响到穿着感的一些感受的区别,这里我们只说关键的一点,就是高帮球鞋更具有一体性。奔跑时高帮球鞋更具一体性的连带感,怎么解释这个连带感呢?还记得很久之前,那时还没有主流都是低帮篮球鞋的概念,我有一个同学总喜欢跟我买同样的尺码的高帮篮球鞋,而他的脚大小却比我小一号,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他上场实战,也许这就是高帮篮球鞋优势的一个体现点。
当你选择高帮鞋款的时候,即便是大半号或是一号的鞋子也不会轻易的产生掉鞋,不跟脚之类的情况,但是低帮鞋子就很容易出现这些问题,这是为什么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穿拖鞋的时候掉鞋的经验,其实当鞋子对脚面束缚区域较小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对双脚包覆面更大的高帮鞋子相对更加跟脚,在实战中更加跟脚的鞋子无疑更能发挥出球鞋的稳定性也会更具有场地感,球员反应也会更迅速。
也因为这个原因,在实战和选鞋方面,高帮鞋有了这样一个特别的优势,而现今的很多鞋款,例如 CE2017PK版本HD2016FK版本,便是特别强调了这种高帮鞋款更大束缚面带来的一体性,即便没有保证更多的填充物以及支撑物让高帮鞋可以具备的保护性没有得以延续,但这种设计却换来了通常低帮鞋才具有的灵活性,同时也保留了高帮鞋带来的更强一体性,让球鞋更加灵活更加贴脚,场地感也更足。
说了这么多,其实高帮鞋除了更具备保护性以及一体性以外还有很多优点,例如保暖,好吧我是开玩笑的 ......^ ^。不过最初设计师们做出了那么多的高帮设计相比也是非常看重一体性以及脚踝保护性的,然而如今的赛场虽然并没有减少脚踝受伤的情况发生,但对于极致灵动,更高控球技术以及更快推进的追求趋势,让主流的球鞋设计很自然的变成了低帮球鞋为主,而水平级别没有那么专业的业余球场上,我们明显更需要的是足踝的保护。
该如何选择具有保护性保证的球鞋呢?对于高帮球鞋是否护踝的选择之前我们已经讲过了,但是这样的款式确实几近灭绝,时下能找出来的在售款式并不算多,对于选择低帮球鞋的朋友我的建议是佩戴适合强度的护踝或是缠绷带的方法来弥补低帮鞋在这方面的缺陷,或者是CURRY系列的专门为护踝留有空间的“伪高帮”鞋款,当然勤加练习脚踝力量也是保护脚踝韧带减少受伤的好方法之一,而如果你需要的只是高帮鞋的第二个优点,一体性,那么CURRY4,CE2017PK,HD2017PK都是当下不错的实战选择。
Crossover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