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识物 >文章 >跑鞋评测丨《网红态极鞋,千元之内无敌手?》
本文转于虎扑装备区
由作者“大众桑 ”发布
不知道这里还有没有认识我的筒子,比较距离上一次发文章,已经过去了三年多。我在微博说过这么一句话:“作为近10年,我自费购买的第一双国产运动鞋”,足以证明我对这双鞋的期待之情。作为百年一遇的现象级网红国产鞋,我想要知道为什么身边的朋友会那么喜欢它,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
想花一点段落谈谈我眼里的匹克,直接想看评测结果的可以略过这一段。第一次看到匹克是小学时,看央视播《张卫平教你打篮球》,里面的学员穿着的球鞋鞋身有个貌似大三角的标志,后来长大了知道了原来那是匹克球鞋;工作后因为工作原因接触了更多匹克运动鞋,至今我依然认为,匹克巴蒂尔7代篮球鞋在舒适度和性能上,可以排在国产篮球鞋前三的位置
言归正传,本文主角是匹克态极1.0 PLUS版毋庸置疑,我精挑的对比对象有Nike EPIC REACT KLYKNIT 2、Mizuno WAVE CREATION 17、Adidas Originals POD-S3.1、Asics GEL-NIMBUS 16基本囊获了各个品牌的招牌科技。友情客串Asics GT-2000 6 LITE-SHOW;Nike Air Zoom All Out Flyknit。采用评测的运动方式为健走。相对于跑步中不同跑姿(前掌、后掌先落地)对于运动鞋穿着感受的影响,我认为采用健走的运动方式对于运动鞋感受则更加统一;健走总是后掌先落地,然后延伸到前掌,再抬起换脚重复相同动作,而后掌先落地延伸到前掌踩地这连贯动作,可以让脚掌更加细致的感受球鞋的性能。
为了保证评测结果公平,每一双鞋我都会先进行几天日常穿着磨合,再进行几次日常健走,每次健走开始时间点、路程基本都是一致的。
先给出评测球鞋性能表(休闲模式、运动模式),然后在针对每双鞋进行详细分析。横轴是鞋底软弹,中心点为正常态,中心点越靠左侧说明球鞋越软,越靠右侧说明球鞋越弹。软和弹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鞋子中底的回馈力,极软就是凹陷状态,极弹可以想象一下弹簧。纵轴是球鞋舒适性,中心点也是正常态,中心点越靠上说明球鞋穿着越舒适,越靠下说明球鞋舒适度越一般。
匹克态极1.0PLUS
这双鞋可以说是我穿过最软的运动鞋,中底形变量甚至可以变态到压缩1/3以上。看动图,后跟着地甚至压缩到了接近后跟稳定TPU托盘的位置!说实话,第一次穿态极我心有点慌,因为形变量过于大,尽管感受很软,但会伴随着严重的不稳定性,例如采用Zoom Max技术的LBJ10和NikeAir Zoom All Out Flyknit这两双鞋后跟稳定性让穿着人心里打鼓,总会担心后掌外侧支撑不到位会崴脚。有一段时间Nike Air Zoom All Out Flyknit低于发售价3折的大量甩货我总觉得和用户口碑有一些关联吧。但是匹克态极1.0 PLUS这一点上做的很到位,这么软的鞋后跟稳定性上我要给匹克竖个大拇哥,穿着几次,让我从小心翼翼做到放心大胆。中底极其柔软,后跟稳定性强,这是匹克态极1.0 PLUS这双鞋的优点。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弹:『态极自适应中底科技』是这么描述的,当你缓慢不行时,分子相互分离,就像光脚踩在海绵上——软;当你快速跑步时,分子交错锁在一起给你软弹的感觉——弹。到底是不是这么神奇,我怕健走强度不大,特意也跑了几次,其实快速健走和跑步体验到回弹差不多。确实,剧烈运动匹克态极1.0 PLUS会让你感觉到鞋子很弹,但是有代价的!什么代价呢?就是需要你每次都要把鞋子踩到底,这样就可以感受到它回弹,正所谓你越用力踩它越用力弹,你踩不到底那么感受不到弹,有一点跟“力回馈”意思差不多,这种方式会有一点不足,那么就是需要你一直用力不能松懈。这几双鞋只有匹克态极1.0 PLUS让我在快速健走中小腿全程紧绷,松懈一点就没有了弹的节奏,5km的路程紧绷状态我只坚持了3km,这个特性不能直接说是优点或缺点,持中立态度吧,应该有的人会喜欢这种感觉,但如果以我个人爱好来说,我更喜欢Nike EPIC REACT KLYKNIT 2的回弹感觉,基本不用额外用力就可以感受到的弹。
接下来说一下我认为的不足,其实软也是一把双刃剑。休闲穿着匹克态极1.0 PLUS这双鞋我曾经用了一个形容词“粘牙”,其实就是脚感模糊,全程踩屎感。其实后掌这么做问题不大,前掌这么软的话就会有一些不妥,模糊的脚感让你脚没有边界(这里我要说个有意思的现象,穿了几天匹克态极1.0 PLUS以后,再穿其它科技软鞋感觉没有之前软了,再穿其它硬底鞋貌似也没有那么生硬震脚,这个态极黑科技真的可以模糊到你穿其它鞋子的脚感)。或许是由于中底TPU托盘尺寸过于小的缘故,它的存在感和后跟TPU托盘相比感觉就是个小透明,我几乎没有感觉到它的存在;我倒是两个建议,第一种:可以考虑后掌黑科技,前掌普通中底就好,我觉得可以借鉴一下Adidas Originals POD-S3.1的感觉;第二种:参考Zoom X理念用大面积TPU或者碳板从中掌一直延伸到前掌,让前掌有一定的韧性,或许会有很大的改善。不知道匹克公司能不能看到,反正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哈哈。还有一些小小的细节提一下我的建议。1、鞋身包裹性,算这几双鞋中包裹性很一般的,让我总有一种错觉,一个刻意横踢就能把鞋子甩出去;最重要的一点,鞋身包裹性不强会增加鞋身的不稳定性,这点还有改进的空间。2、鞋身透气性,这点说实话让我有点失望,鞋身上下那么多大孔,居然透气性很差,不至于捂脚,但是清爽度不够,是这几双鞋中透气最差的。
匹克态极1.0PLUS综合性评分:7分(满分10分)
Nike EPICREACT KLYKNIT 2
这双鞋其实让我有点惊艳,尽管这篇文章是匹克态极的主场。不是很喜欢Nike的lunar科技,所以对Nike家的材料缓震不是特别感冒,买这双鞋的初衷是为了用REACT技术配合态极做个对比,结果它让我刮目相看。简单说几点,1、这双鞋是这几双鞋里唯一一双把我健走速度成绩提升一个等级的运动鞋,会帮助你提高成绩的鞋子。2、舒适性很好,基本不用磨合,透气性也不错,稳定性也出色。3、它的弹性有点像轻盈的小鹿,主动回弹感觉非常好,穿上它不自觉的你就会走起来。4、缺点短命。鞋外底设计因素,会导致球鞋寿命可能不长,可能会是我第一双穿坏鞋底的运动鞋哦
Nike EPICREACT KLYKNIT 2综合性评分:8.5分(满分10分)
MizunoWAVE CREATION 17
这双鞋是在亚马逊要撤出中国甩货时买的,不到400入手。机械缓震WAVE对于体重大的人还是很友好的,说实话没做GIF图之前我都不知道会有这么大的形变,后跟弹性很好,稳定性也不错。由于这双鞋是后掌WAVE科技,整双鞋前后高度差还是蛮明显的,但是总感觉像是有一个毛躁的家伙催着你再走,不是那种你主动想走的感觉。Mizuno WAVE CREATION 17这双鞋最大的特点是轻,机械缓震的感觉和材料缓震的感觉还是有很大区别,不能说哪个好,看个人爱好吧,不过机械缓震对体重大的友好哦。缺点:鞋底寿命,鞋底wave的TPU部分很容易被路况损坏;TPU和鞋身连接的缓震胶耐久性也是一个问题,很多用户的鞋子都存在断裂情况。
MizunoWAVE CREATION 17综合性评分:7分(满分10分)
AdidasOriginals POD-S3.1
很多人都会用态极中底黑科技和阿迪的boost对比,其实我觉得没有太大可比性,boost是软的很泄力,没有一点反抗,弹是不可能的,踩在上面的感觉就像葛优躺,不想起来,人家态极中底黑科技起码还会积极的反弹嘛。舒适性上Adidas Originals POD-S3.1这双鞋还是不错的,但是运动性差点被它唬人的鞋底欺骗,因为配色、boost科技和中底TPU托盘看上的它,结果它只是一双休闲鞋,它的鞋面不支持做剧烈运动,运动状态时会感觉脚和鞋分开不同步,好在舒适性上有加分。
AdidasOriginals POD-S3.1综合性评分:7分(满分10分)
AsicsGEL-NIMBUS 16
其实这双鞋和上面的鞋对比有一些欺负人,相对于上面定位休闲运动鞋来说,它可以算的上专业运动鞋了。招牌摔不碎鸡蛋的硅胶,就不罗列科技了,就简单说说我的感受。这双鞋是第一双让我穿上想运动的鞋子,记得买回来第一天刚上脚就来个夜跑,第二双就是Nike EPIC REACT KLYKNIT 2了,我觉得它有一点做的很好,软弹适中,不过分献媚,脚感清晰,是这些鞋里唯一一双健走时让我有明显前掌踩上力的鞋子。重量和包裹都做的十分出色。但是有一个品牌通病,这个忍不了!前几天看到有人说,穿Asics GEL-NIMBUS系列不经常穿的话,可以穿三年,我就想说一个字代表我的态度——“我呸!”。Asics的鞋子或许是唯一球鞋寿命看鞋面不看鞋底的品牌吧,看看网上Asics粉哀嚎一片,我这穿三个多月鞋面就有磨损漏洞!应该不是个例哦。我都想网上开个Asics鞋面精修缝补的店铺,或许买别墅不是梦想啊!对于拥有精确不让鸡蛋摔碎技术的品牌来说,弄这么容易磨损的鞋面,我只想说“丫就是成心!”
AsicsGEL-NIMBUS 16综合性评分:8.5分(满分10分)
接下来谈一下客串的两双鞋Asics GT-2000 6 LITE-SHOW和Nike Air Zoom AllOut Flyknit,前者亚马逊离开中国甩货时350一双购买,后者不到三折300左右购买。它俩让我有一种感觉,以后别看价格合适的鞋子就买,可能它就真的只值这么多钱。Asics GT-2000 6 LITE-SHOW基本没有前后高度差,前掌太厚,运动久了前掌疼,让我知道了不是所有带Asics标的鞋子都舒服;Nike Air Zoom All OutFlyknit是唯一一双我想赶紧穿坏了,穿坏赶紧扔的鞋子,嗦之无味弃之可惜鸡肋一样的存在,不过我怎么穿,都还穿不坏,真想把鞋面给那双Asics GEL-NIMBUS 16装了去,其实除去鞋身稳定性,造型还算不错。
文章基本结束。网红态极鞋是不是千元之内最强,我想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不谈是不是最强,我认为匹克态极鞋性价比还是很强的,否则也不会成为现象级。很看好匹克的黑科技——『态极自适应中底科技』,也很看好匹克调整的决心和速度,要知道匹克态极1.0 PLUS是匹克态极1.0吸取大家建议,短时间的升级版,希望国货越来越强。最后想谈一下关于软的看法。那天和朋友聊天,他还在感慨:“什么时候把软作为衡量球鞋好坏的标准了,我还是喜欢90年代的脚感。”软只是一种最直接的感受,但是并不能只用它作为衡量球鞋好坏的标准。
虎扑装备区